總裁文稿

000117

2014/11/22 - 聯合報

泛娛樂化 台灣文創的美麗錯誤

泛娛樂化 台灣文創的美麗錯誤

又到了星光熠熠的金馬十一月,在台灣,除了政治,還有不時爆出的天災人禍等重大事件,一般媒體與群眾輿論的焦點幾乎都放在明星名人八卦之類的軟消息上面,彷彿那些時下名流藝人的食衣住行理所當然地關係著我們平民百姓的日常起居,而每年一度的金鐘、金曲、金馬等重大典禮,屢屢將此「泛娛樂化」的喧囂現象推上新的高峰。

誠然,年年金馬蹄踏飛揚確實振奮人心,可是馬背上四海來奔的究竟是能為台灣文創帶來永續昌榮的歸人?還是一時繁華聚散的過客?或許,這僅僅是一場美麗的錯誤。

吾人欣見我們努力發展金馬獎成為華人世界奧斯卡,或是將金曲獎提升至華人葛萊美的企圖與遠見,然而,當細究起文創產業營業額的數據時,才會赫然發現台灣「泛娛樂化」的表面風光所帶來的文創效益,竟是禁不起任何推敲的單薄脆弱,舉例來說,2012年似乎算是一個台灣電影的豐收年,雖比2009年成長了超過35%,但其產業產值竟然還只佔了台灣總體文創產值的3.07%,再加上另一個也是星光閃耀的流行音樂產值2.85%,不到文創總產值的6%,甚至不及排名第四的工藝產業一半規模。

細究起文化預算及社會重心,不難發現台灣每年將菲薄的公私資源,不計成本地投入到這6%的產值上,以戰略擘劃的角度,傾國之力扶植某一個潛力型文創產業,一如我們當年發展IC產業的模式,我覺得無可厚非,甚至勢在必行,但該產業是否真是台灣文創的任督二脈,值得我們如此全神貫注,這是於公於私都需要深切思索的策略關鍵,否則耗費了80%的耕耘只得到20%的收穫,試問如何從這個先行者眾的國際文創競爭中突圍而出?

舉文化大國法國為例,同樣也是對其電影產業苦心孤詣,但他們並不專攻影視產業,因為正面抗衡已經壟斷全球市場的美國影視娛樂圈無異蜉蝣撼樹,法國轉而對於其出版、翻譯、語言等創作展現出幾乎偏執的支持,除了從事相關行業可以享受繳稅貸款等方面的優惠,甚至制定出類似反亞馬遜等法案以維護獨立書店與小型出版的權益,果不其然,僅有5000多萬人口的法國,其圖書銷售額和版權貿易量佔到了全世界的15%,每年為經濟貢獻將近40億歐元左右的產值,然而,他們更大的收穫,在於藉由耕耘出版、文學、翻譯等靜水流深的行業,來鞏固以法國文學、語言、歷史與藝術為主體的國家文化建設,這才是法國人真正傲視時尚精品界的文化優勢與創意命脈。

「挽弓當挽強、用劍當用長」,是法國人的迂迴致勝,反觀台灣,我們顯然還沒找到屬於自己的強弓長劍,但現行文化政策與社會氛圍總在為「泛娛樂化」的浮誇雪上加霜,卻沒有為日益傾頹的文化建設雪中送炭是不爭的事實,我們當然不能放棄電影,也希望金馬獎可以繼續奔騰下一個五十年,可是缺乏培養優秀編劇、美術、設計、音樂、行銷等文創服務力的文化建設做為平正康莊,只怕金馬獎再如何膏秣加身,也終將在「泛娛樂化」的美麗錯誤裡,失去馳騁星光的滿載契機。



作者: 陳立恆
法藍瓷總裁
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Copyright © Franz Collec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