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裁文稿

000113

2014/8/26 - 聯合報

只「人」不「文」,無以天下

只「人」不「文」,無以天下

近日大陸對於進口汽車行業的磨刀霍霍,讓我頗有感觸,不只是對岸,作為新興市場的我們其實早已被歐美日等國際品牌綁架許久,除了食衣住行的經濟生活之外,連帶文化育樂的心靈層面,都受到了他們左右,在這些翱翔天際的鴻鵠之群面前,力求突破的兩岸三地的任何品牌不過是一群燕雀紛飛。

燕雀雖好,終究飛不過滄海,這正是整個華人文創產業一直趑趄不前的主因之一,在一個泛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紀,我們需要保持不同地域族群之文創的活絡與多元,卻也亟需發展一些具有全球性的華人文創去跨海征服世界文明的五感與心志。

所謂文創,本來就是一個「人有、人創、人享」(Of People, By People, For People)的事業,固然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舉世皆同,但在東方與西方各自文化的表述方式上顯然有其差異,當比較東西方人文精神時,一般咸認西方人文精神的主體偏向「人」,因為他們崇尚人道主義(Humanism)與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追求個人的價值實現、權利義務和生命意義;而中華文化裡的人文精神卻是以「仁」為中心,強調待人接物的得宜,也就是「文」的概念,易經有云∶「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則吉凶生焉。」因而中華文化的人文精神,側重人事物之間的交錯平衡,以集體思考的角度,發展出一套三綱五常的社會秩序、儒風道骨的哲學系統與天人合一的自然物觀。

中西人文精神的差異,在本質上沒有所謂高下之別,但隨著資本主義逐漸走向偏鋒化,過度延伸個人主義的權利義務,西方將原本人文精神中「文」的部分揚棄,轉換成條列式的法律文章,將夫妻、親子、勞資、國家與人民,都化作為一紙契約,美其名是一種出於自由平等的保護,但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看見他們是在用合法正義的名號,行貪婪掠奪之事實,華爾街、反傾銷、伊拉克、加薩走廊,一則又一則國際頭條,十之八九都是以西方文明的角度,在潛移默化著地球人們關於是非好惡的疆界與決斷。

然而,歐美文明依舊是目前世代的超級贏家,我認為這和他們一直努力不懈地推動其文創軟實力有著極大關連,他們懂得善用其人文精神中「人」的元素,將文創作品包裝成一個個可以打動世界上每一個「人」的普世作品,在全球舞台都成功獲得發聲權;反觀華人文創,一心追趕著西方文創對於「人」的讚頌刻畫,卻似乎忘了鑽研本身人文精神中「文」的進退合度,以至於華人文創在自身文化的掌握與活化上總是顯得力不從心,更罔論創造出一個可以在全球範疇內推己及人的「大眾化」華人文創產品。

只「人」不「文」,無以天下,這是所有華人文創應該共同面對的浩瀚命題,不僅僅是為了飛過滄海,也是為了尋回屬於中華文化、真正以「人」也以「仁」為本的人文精神。



作者: 陳立恆
法藍瓷總裁
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Copyright © Franz Collec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