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裁文稿

000080

2010/8/17 - 經濟日報

美感培育,再造台灣百年競爭力



建國百年的慶祝活動已開始暖身起跑,並隨著ECFA的簽立,兩岸關係的轉變,政府與民間企業無不一同省思,回顧過往,在台灣這塊土地留下的記憶刻痕。並展望未來,探索台灣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腳色,台灣科技之島的定位如何轉型蛻變成品牌、文化的彩蝶,展翅高飛。 在打造品牌的過程中,深覺美感培育的重要性,人才是國家發展的基石,也是競爭力的重要來源,而現今人才教育過程中的嚴重失衡更是我們不容忽視的課題。早在民國建立初期,現代美育的倡導者—蔡元培先生即提出「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的全人培育,倡導獨立於政治外的世界觀和美學教育。其中「美」是五育中感性的部份,其目的於陶冶性情,變化氣質,追求生活的豐富、充實與圓滿,透過美感的潛移默化,對於生命的本象也將會有深刻的體驗。

反觀今日,據台灣師範大學副校長林磐聳統計:台灣學生從小學到高中的美學教育總時數只有720小時(合計30天),相較於國人平均壽命78歲,只佔了0.1%,在在顯示出國民於美學涵養的匱乏,在升學主義掛帥的教學體制及追求功利的社會價值觀中,全人教育儼然失衡。如甘地曾言:「現代人只重技術,不講藝術。」藝術不同於技術,它無法被複製與取代,而是一份恆遠流傳的感動。藝術也等同於創新,其中靈感來自於生活體驗與練習的累積。印象派大師畢沙羅曾說:「所有事物都是美麗的,就看有沒有能力來詮釋」,如果沒有美感的培育,與品味生命的感動,又該如何深入中華五千年浩瀚的文化厚壤中吸取養分,重新演繹出現代化的價值。

全球已進入「感性美學經濟」的時代,此時代基礎核心是人文和藝術涵養,要能讓人感動、覺得美麗,才可能提高價值,要讓台灣品牌打入全球市場,和傳統強調降低成本的紅海競爭環境不同,唯有提升美學教育,厚植企業軟實力,才能打造出如同藝術品般能打動人心、啟發想像力、豐富生活及表達人所不能表達的「作品」,在感性美學經濟時代勝出。 法藍瓷於六月與臺北市立美術館、費城美術館合作主辦「馬內到畢卡索 - 費城美術館經典展」,誠摯期盼引進此展,提升台灣美學教育,並透過文化交流,啟迪國人美感。此展不同於單一大師作品展覽,其匯聚人類繪畫中最輝煌的黃金百年中,不同大師、不同繪畫風格,如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等,不僅可一窺西洋繪畫畫派的轉變、也是不同世代的傳承。

蘇格蘭國家畫廊館長-Michael Clarke於六月份來台時曾說:「在國外,藝術的推廣,大多仰賴政府的力量,我深感欽佩法藍瓷肩負社會回饋的使命投身於此,並深信若政府與企業共同致力於美學深耕,將有助於整體社會向上提升。」品牌、文化之島,需要從美感培育之根紮起,法藍瓷希冀以此拋磚引玉,期待所有追求財報亮眼數字與效益的企業可以看重藝術的重要性,強調人文深度,以藝術培養企業文化,以文化改變企業品質,並且肩負起社會責任,為後代提供一個美學教育的學習空間與機會,共同打造台灣未來百年競爭力。

作者: 陳立恆
法藍瓷總裁
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Copyright © Franz Collec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