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裁文稿

000078

2010/3/24 - 經濟日報

以文化競爭力周遊列國



法藍瓷總裁暨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理事長

每年WEF世界經濟論壇與IMD洛桑管理學院公佈的全球競爭力排名,是全球各國參評的重要指標,WEF的排名基準為基本需要、效率增強與創新因素,台灣的名次為第十二名;而洛桑管理學院則依經濟表現、政府效能、企業效能、基礎建設作為排名指標,台灣在全球的總體表現為23名。其實不論是WEF或IMD,人文、藝術、教育等指標都尚未被列入參評之範疇,但是在軟實力當道的現在,台灣,不能不正視自己的「文化競爭力」。

近年在國際間奔走,我觀察到台灣相較於世界各國的文化競爭力,優勢在於內涵、創新,劣勢在於執行力與國際語彙的使用。台灣其實擁有豐厚的人文素養,我們有東方文化作為基礎,加上多年與國際交流、培養優異的創新力,能夠將文化內涵轉化為創意。但台灣新一代普遍有個現象,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知道太多,不斷追逐知識,卻沒有應用知識,懂得掌握資源,卻無法整合資源。

文化創意要能造就產業,需要靠執行力,才能將豐厚的資源轉化成獨一無二的價值。近日我赴北京參與某場論壇,中國貿易促進會會長憂心的表示,中國產品的服務貿易附加價值偏低,甚至在開發中國家的平均值之下。這代表產品偏向功能性,缺乏內涵、人文感受、藝術想像,我很喜歡舉美國的可口可樂做為例子:Coke Cola在功能上是飲品,但他的附加價值是帶來美國文化中自由暢快的精神。在功能之外,產品的附加價值源自於品牌,而品牌競爭力則是取決於文化競爭力。

國內文化競爭力還缺乏一個邁向世界的關鍵,那就是國際語彙,近日梵谷來台展出,有一個故事讓我思考良久,有一位德國軍官在二戰時於荷蘭搶奪到一副梵谷的畫作,當他站在作品前,藝術無聲的力量讓他感動了,在戰場上殺人如麻的他,卻因為感受到畫作傳遞的生命力而落淚。文化藝術帶給人的共鳴,是超越國界、語言的,而共鳴才有共識,有共識才能在國際舞台上與人溝通,而有文化才能讓產品獲得共鳴、讓品牌取得尊重。

去年赴巴黎時,有幸與吉美博物館的館長會晤,目的是洽談展務事宜,不經意聊起了老莊思想、相談甚歡,從一位法國學者身上感受到對東方文化的熱忱,我也倍感喜悅,會晤結束時,館長不但親自叫車、送我上車、還替我支付了車費,這在國際禮儀中是少有的經驗,我想,這就是文化與國際語匯能傳遞的力量。如同孔子周遊列國時,希冀將仁心禮義傳之諸國的急切,文化創意產業在國內已經發展多年了,相信我們也有著共同的夢想,那就是以文化的力量,帶我們到任何心之所嚮的所在。

作者: 陳立恆
法藍瓷總裁
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Copyright © Franz Collec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