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裁文稿

000035

2007/9/5 - 經濟日報

為有源頭活水來



上周第10屆小巨人獎選拔的得獎名單出爐,共有9家外銷績優的中小企業得獎。別看這種得獎的中小企業,資本額低於八千萬台幣或員工不滿兩百人,他們可是每家年外銷金額動輒破億、行銷網絡遍達世界的精實廠商,堪稱台灣中小企業「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強」的經典代表。在此除了祝賀道喜之情,我亦對得獎廠商特感欽佩,根據中小企業白皮書統計數據,中小企業佔國內企業總家數97.8%,涵蓋了76.93%的就業人口,創造了超過4成的外銷總值(直接出口18%,間接出口30%)。孰不知,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一百多萬家中小企業創造的經濟奇蹟,如同台灣的生命之泉,綿延不絕;無論風雨飄搖還是歌舞昇平,也是這些業主與員工們,兢兢業業的為台灣整體社會奠下了殷實富庶的基石。

但一般人可能没有注意的是,小巨人獎今年步入第十個年頭,歷年共有180家企業得獎,第1屆小巨人獎的得獎廠商為25家,今年原先預定要選出15家,實際得獎家數9家,相比之下,似乎代表著某些值得深思的意涵。

誠然,中小企業雖然有著活力、韌性與靈活機變等等特性,但是在組織經營、規模競爭與國際發展等方面,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非常容易面臨到升級轉型的困境,更在人才、資金募集、研發能力、政策配套與行銷通路等條件付之闕如的情形下,在永續經營與開疆闢土上,常是會受到諸多的限制。再者,對岸的經濟發展的急起直追,也對台灣「小巨人」們的未來前景投下變數與挑戰;2002年中國通過了第一部關於中小企業的專門法規「中小企業促進法」,意昧著對岸中小企業的發展與改革,走上了規範化和法制化的軌道,目前大陸中小企業的出口額已占到全國出口額的七成左右,將近一千億美元之譜,不只是對岸,全世界許多國家也都借鏡台灣中小企業的孕育模式,期待將我國成功的經驗複製,近年來也都各有斬獲,就在這樣腹背受敵的情形之下,無怪乎我們小巨人的數目會急速銳減。

其實危機也可以是轉機,當過去的優勢不在時,我們應該更認真的思考未來努力的方向何在?我本身也曾是一個中小企業的業主,深刻感受到中小企業的成長過程中最為欠缺的就是資金、人才、行銷通路與創新能力。我記得商周1001期上有一篇文章中提到,丹麥一家四百五十公頃的養豬場,因為設備高度科技化以及政府輔導政策運作得當的加持之下,五個人工就扛起了營運重擔,這個養豬場無疑是一個中小企業的夢幻典範,而他們成功正是掌握了這幾個關鍵要素:充裕的資金購買設備、熟稔科技的畜牧人才,成熟的銷售通路與創新經營的魄力。但是,這些關鍵要素除了最後一項可以求諸於己之外,其他各項都需要政府社會的群策群力,才有可能建立一個優惠的融資機制,培養全方位的人才在國際通路與技術研發各方面為中小企業貢獻所長。

兩岸近年來在政治上雖然時有矛盾,但是在經貿上的合作其實日趨頻繁,我認為應該善用我們的優勢在價值鏈上與對岸做一整合,以過去台灣四五十年來OEM、ODM的經驗,我們積累了許多人脈、錢脈、創意脈,以及對國際市場通路有相當程度的掌握。我們應該積極拓展通路服務與品牌經營,與大陸競爭優勢做一區隔分工。另一方面,政府也應極力打造一個適於台商回流設置研發及全球營運的環境,並鼓勵國際品牌的經營與創造。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過去中小企業的努力成為台灣經濟的源頭活水,邀得了國際市場的天光雲影,匯成了萬方喝采的台灣奇蹟。今天,中小企業的動力有日漸枯竭之勢,除了自我的能力提升,也盼能引入國家政策與集體創新的源頭活水,才能長保台灣經濟優勢的生生不息!

作者: 陳立恆
法藍瓷總裁
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Copyright © Franz Collec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